热点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25-10-22 19:00:43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送戏到村头、送展到村口,送药到人手……10月21日上午,在天长市永丰镇三元村,2025年安徽省暨滁州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这里拉开序幕,乡里乡亲呼朋唤友,一起来赶这场文化科技卫生大集。
活动现场,31家省、市“三下乡”活动参加单位组织宣传、文化、科技、卫生、教育、农业、司法等领域专家和专业志愿者,为当地群众提供政策宣讲、科学普及、健康义诊、农技推广、法律咨询等服务,文化文艺工作者为群众辅导书法创作、展示非遗技艺。
当天活动主舞台
(相关资料图)
文化下乡 乡亲乐开怀
暑尽金秋至,丰收正当时。在金秋的“三下乡”活动现场搭建的舞台上,文化惠民演出正在精彩上演。唢呐合奏《庆丰收》、皖东非遗《戏韵荟萃》、黄梅戏表演《果然喜从天上降》《十五的月亮为谁圆》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引得现场掌声不断。
安徽省杂技团青年演员冯旗、陈韬带来的杂技表演《滑稽·翘碗》以惊险刺激的高难度动作让现场观众为演员捏一把汗的同时,也惊叹于他们高超的表演技艺。
“我们经常参加‘三下乡’活动,乡亲们很喜欢看杂技表演。”陈韬告诉记者,每次在田间地头演出,都让他十分开心,他表示,把高质量文化表演送到群众中去,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活动现场不仅有精彩的文艺演出,还有精彩的非遗展示。来自安徽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师生们带来了竹刻、竹编、竹扇等特色非遗体验项目,对此乡亲们兴趣十足,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庐州制扇以前很出名,我们借‘三下乡’活动,带着学生来做体验宣传,一方面希望村民们了解这些非遗技艺,另一方面也希望激发他们的创意,想到生活中的一些手艺也可以延伸为产品进行销售。”带队老师马超武表示,走进田间地头,对于参与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课,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所学专业的深度思考。
挑扇骨、钉扇钉、粘扇面……大二学生栾欣怡手把手教村民们制作竹扇。她表示,“三下乡”把自己所学专业融入到生活中,让大家能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非遗魅力,她觉得这就是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意义。
书画名家现场挥毫
一手“福禄善庆”书法作品,一手“清风正秋日”竹叶水墨写意画,60多岁的当地居民邵谊告诉记者,他平时就喜欢书法、国画。今天在“三下乡”现场,省文联组织了十多位书画名家来到现场,为村民们挥毫泼墨,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
“村民当中,很多人都喜欢书画,通过‘三下乡’这样的平台,让大伙可以和老师们现场交流,村民们收获的不仅是作品,更是一种文化体验。”文联现场工作人员说。
学生们在体验VR眼镜
科技下乡 孩子开眼界
“戴上眼镜,感觉就像真的进入虚拟世界里。”天长市永丰九年制学校的六年级学生张蕊在排队体验过六自由度VR眼镜后,很想要去了解其背后的科学知识。
“我们带着这款VR眼镜内置了5大类108个科普视频,学生们戴上它,就可以360度沉浸式体验学习科学知识。”天长市科协工作人员赵薇告诉记者,此次科技下乡,他们带了VR设备和无创血糖仪两种设备。农村地区“一老一少”群体比较多,对于科技产品日常接触较少,科技下乡让大家不用跑科技馆就能近距离接触科普知识。“比如有一些老人还没见过无创血糖仪,这次的体验就让他们感受到了现代科技的进步。”
除此之外,活动展示区还有机器人舞蹈表演、穿越机体验等科技含量满满的体验活动,让村民们在家门口赶了一回科技“大集”。
当天现场,精彩多样的科普类图书也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据悉,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带来了58万元的捐赠书籍和500份文化礼包,同时展销包括教育类、畅销书类、中国好书类和本土作家类等5大类300多个品种的精品图书。
“文化礼包里有文创产品、文具以及科普、文学类的书籍。”展台工作人员刘昆告诉记者,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想通过“三下乡”活动,把更多的“精神食粮”送到乡亲们的身边,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医生现场赠药
卫生下乡 家门口问诊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的流动眼科手术车开到了“三下乡”现场,75岁的刘翠兰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上车让医生做了检查。“我们在朋友圈看到这个活动,一大早就来了,没想到能在现场找到省里的医生来检查,不用跑医院。”检查过后,医生还赠送了眼药水等药品。
头晕、头痛、脸发麻……在“三下乡”的义诊区域,村民们拉着医生问诊。“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比较常见,但并不是所有的头晕都是脑梗死。”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李鸿儒一边回答村民们的提问,一边为他们做医疗卫生的知识普及。“很多村民头晕就认为是颈椎病或者脑梗死,其实头晕主要原因更可能是耳石症一类可以有效治疗的疾病。”
“失眠严重吗?有没有盗汗?”在妇产科医生的询问台前,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医生熊程俏正在耐心了解村民症状。“我们不仅是给村民们医疗指导,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生活中的建议。”她表示,中医有未病先防的思想,在农村地区,了解医疗卫生知识,采取预防措施,对于基层群众帮助更大。
“‘三下乡’能够增进我们和乡镇居民的联系,了解具体的病种分布,此外,乡镇居民一般症状不一定会去医院检查,现场赠医赠药也能让我们了解村民们的健康状况。”熊程俏说。
“超级皖”美食品鉴
马鞍山的老鸭煲、黄山的臭鳜鱼、蚌埠的烧饼夹里脊……现场除常规的“三下乡”活动外,“超级皖”美食品鉴活动也在现场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美食集中荟萃,让村民们在好看、好玩的同时也大饱口福。
据悉,为延长活动链,拓宽覆盖面,今年“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前期已经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下乡、足球活动下乡、健康理念下乡等活动。当天,除滁州主会场活动外,还组织两个文化小分队和一个医疗小分队在其他乡镇开展送文化、送健康活动,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我省不断创新“三下乡”活动形式内容,动员和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着力推动优质文化科技卫生资源直达基层,更好服务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推动“三下乡”常下乡、常在乡、常惠乡。(记者 张毅璞 陈学银)
标签: [db:关键词]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