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法律

新单保费增速上涨 赴港投保仍需谨慎

热点 来源:中国经营网      时间:2023-06-10 05:59:23

自2023年2月6日中国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后,内地客户赴港投保热情也被点燃。5月31日,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最新披露的数据,今年一季度,香港保险业毛保费总额达到1472亿港元,相较2022年同期下跌7%。与此同时,在香港保险市场长期业务中,内地访客的新单业务保费增速暴涨,同比增幅高达2686.4%至96.13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额的20.5%;新造保单数目为34506份,而2022年同期为1029份,增幅达3253.4%。

对于内地赴港投保激增,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分析表示:“跨境人流恢复正常释放了压抑多时的需求,加上2022年同期基数较低。”

业内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有较大不同,消费者需结合自身需求谨慎选择,不能盲目跟风投保,特别是加了杠杆的保费融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终身寿险保单数居首

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披露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内地访客购买的个人人寿产品中,终身寿险保费收入达76.7亿港元,同比增幅2827.5%,保费占比高达79.8%;储蓄寿险为9.57亿港元,同比增幅6735.7%,保费占比为10%。

保单数量位列前三的分别是终身寿险(19198份)、重疾险(11522份)和医疗险(1690份),同比分别增长6474.7%、3467.2%和429.8%。

香港资深保险代理人杨经理对记者表示,包括终身寿险在内的储蓄险是目前内地客户咨询最多的险种。

为何包括终身寿险在内的储蓄险受到内地访客青睐?

公开资料显示,6月以来,香港多家保险公司推出优惠活动吸引内地客户,保费回赠基本成为“标配”。比如一家香港头部保险公司公开宣传某终身寿险产品计划称,以3年期缴付保费,可享高达9%保费回赠;或以5年期缴付保费,可享20%保费回赠及每年3.8%保证特惠利率。另一家香港保险公司在推广中宣称,5年期缴保费享受半年回赠保费活动,优惠力度较大。

记者选取了4家香港头部保险公司储蓄险说明书查询发现,终身寿险产品大多支持多种货币转换、双货币账户、翻倍、红利锁定,以及转换受保人、保单继承、保单分拆等功能。同时,保单收益演示部分也均高于内地终身寿险。

“香港保险偏储蓄或理财型的产品,预期利率水平演示得很高,这是吸引内地访客投保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有些产品虽然保证收益的部分比较低,只有1%左右,但加上预期分红,若投保人持有保单10年以上甚至几十年,预期收益可能达到6%~7%水平。”上述保险代理人杨经理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监管曾多次发布《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称,对于分红保险,其保证收益之上的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较高,未对红利演示作出明确要求,大多数产品通常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长期保持高投资收益率的能力。

一位寿险精算人士向记者表示,香港储蓄分红险的收益由两部分组成,即保证收益以及非保证收益。保证收益部分,是保单的现金价值;非保证部分,指的是分红金额。分红实现率是用来衡量指定时间内,保单实际非保证收益的履行情况,即实际分红金额与购买保险产品时建议书对应的非保证金额的比率。例如,某款分红险建议书演示称,保单分红金额中非保证收益为1000元,而实际分红为700元,则该保单某年的分红实现率为70%。

“由于总现金价值比率普遍高于分红实现率,所以有的保险代理人会拿总现金价值比率指标混淆分红实现率,对客户造成误导。实际上,只有分红实现率才能显示香港保险公司分红险保单非保证收益的真实情况。不过,该指标历史数据只能用作参考,并不代表保单未来任何承诺收益。”上述精算人士进一步强调称。

着眼点在加杠杆“套利”

多位业内人士还向记者透露称,香港储蓄险受到广泛欢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独特的“保费融资”玩法。

据介绍,所谓保费融资,也叫“加杠杆买保单”,投保人通常投保一笔过缴付(注:一次性缴纳全部保费)的储蓄保险,只需准备一成或两成的保费,余下的资金向银行贷款,投保成功后,保单作为放贷的抵押物抵押给银行,然后客户按约定偿还贷款,直至贷款还清。

这样的操作,实际用了两次杠杆:一是投保人用较少的自有资金购买一张大额的香港寿险保单,撬动更高的身故保额,放大保险的保障功能;二是若银行所收取的贷款利率低于保险公司派发给保单持有人的收益率,那么保单持有人就能从中赚取利差,从而放大保单的回报。

例如,每年给到客户的回报约为4%左右,而客户向银行贷款利息通常为2.6%左右,这就产生了“息差”,具有一定杠杆作用。

以一家香港头部寿险公司保费融资方案为例,总保费为500万港元,保险公司有投保优惠,优惠后总保费460万港元,客户自付保费95.38万港元,银行贷款利息2.35%,每月支付银行利息为7365.53港元,保费融资手续费为18805港元(一笔过,只收一次)。那么,客户如果第十年退保,保单退保价值680.57万港元,扣除贷款总利息、手续费和本金,第十年退保纯利润为120.69万港元。也就是说用95万港元,撬动了120万港元的回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演示都是基于“贷款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形计算的。而现在,美元仍旧处于加息周期,贷款利率会随着“香港最优惠利率”的走高而升高。美元加息,保费融资成本将快速上升,进一步侵蚀保单收益。

“因为保费融资动用了‘杠杆’,贷款的金额和成本非常高,因此贷款利率的波动,就会使每年要偿还的贷款利息大幅提升。5月4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5%~5.25%。这是美联储今年的第三次加息,也是去年启动本轮加息进程以来的第十次加息。此次加息之后,美联储本轮已经累计将利率调高了500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升至5%~5.25%,这是2001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在‘高杠杆’与‘美元加息’叠加的情况下,保费融资操作存在风险。未来,不排除保单融资收益归零,甚至净值为负,因此,必须考虑美元加息给保费融资带来的潜在影响。”一位内地寿险公司产品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此外,若提前还贷,还要缴纳惩罚金,加了“杠杆”以后的提前还贷惩罚金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需注意风险

与此同时,由于保险专业名词、条款表述、保险责任、理赔条件等重要内容与内地保单均不同,内地访客对香港保单的相关内容主要依赖保险代理人的讲解,但是代理人讲解的全面性、准确性难以保证,加上代理人本身素质参差不齐,均对内地访客购买香港保险带来了一些潜在风险。

近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发布《来自中国内地的潜在保单持有人须注意的重要经验》,提醒来自中国内地潜在的保单持有人注意以下三点:直接向获授权保险人支付保费,而不是向个人保险代理人支付;不要参与香港人寿保险在内地的任何销售活动;不要与销售保险的无牌人士接洽。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在上述文件中明确,持牌个人保险代理的角色并不是直接向保单持有人收取保费,也不是保单持有人支付保费的渠道。向个人保险代理支付保费,可能会导致保费资金无法按时(或有时根本无法)转交给保险人。这可能导致保险被取消(或根本没有生效)或在保单持有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其保单被提取自动保费贷款。

“由于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单大多是长期保单,现实中,一些消费者购买香港保单并未直接将保费交到保险公司,而是通过代理人转交等非正规渠道缴费,结果代理人并没有将保费缴纳至保险公司,导致投保人保单失效而不知。”一位保险律师提醒称。

监管还提到,对那些声称是香港的持牌保险代理人,却在内地招揽去香港购买保险的人,要持怀疑的态度。

“适当的香港持牌保险代理人不会参与跨境业务招揽而触犯法律。香港的持牌保险中介人不得违反内地的相关法律及法规,而该等法律及法规订明,若没有相关牌照而在内地招揽保险业务,即属犯罪。否则,这会影响继续作为持牌保险代理人的适当人选资格。故此,对于那些声称是香港的持牌保险代理人,而在内地招揽向香港保险公司购买保险的人,要持有怀疑的态度。”上述文件显示。

监管还提醒,无牌人士出售保险,可能会为保单持有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果一个人并非持牌,即他没有获证实具有专业知识来为客户提供保险意见,客户可能会发现自己成为不当销售的受害者。因此,不要与任何销售保险的无牌人士接洽。”

之前,内地监管还提示要注意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一方面,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元、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另一方面,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此外,如以期交保费方式购买长期寿险保单,也可能存在因外汇支付政策变化导致无法缴纳续期保费的风险。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