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全球球精选!深圳高校发力产学研用转化 助推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热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2-12-20 15:53:35

对于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学研用转化,大学和企业考虑的问题角度不一样。


(资料图)

生物医药创新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耗资数十亿,花费上十年的时间,因此研发成果的成功转化非常关键。

“虽然深圳较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有所欠缺,作为从业者,将有幸见证深圳生物医药从研发走向实践之路。”在近日由龙岗区人民政府主办、龙岗区科技创新局承办的“首届国际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大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副院长、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主任叶德全向21世纪经济报道等表示。

高校助力深圳生物医药基础研究

近两年,深圳市持续在高校建设层面发力,多家顶级名校分校落地深圳,包括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医学科学院等。

高校的深圳分校应如何发展?叶德全介绍,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例,其学术标准完全按照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标准建设,每一个专业设计、每一门课、考试试卷和成绩,都要经过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务委员会批准和审核。此外,其也是全英文教学。

但与国内很多大学先建架构不同,其开展科研的途径为,先建设联合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以及重点项目,而不是先建架构。

在高校深圳分校的办学质量得到保证后,高校如何学以致用是很大话题。叶德全表示,对于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学研用转化,大学和企业考虑的问题角度不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高校不是做商品的地方,但也需研发高新技术,进行转化研究,把科研成果通过某渠道转化成为可真正应用的技术,然后在企业实现商业化。

高校在生物医药研发长链中有何作用?叶德全表示,首先是原创发现及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得到足够重视,直到最近几年才有所改善,因此深圳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需要先发展原创性基础医学研究。

其次是基础及技术人才培养。目前有一批人才回国,在国内做原创研发。在继续培养下一代人才,持续助力产业发展方面,高校扮演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办校8年,之前有很多学生毕业后到海外读博、读研、服务当地产业经济,但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留下来,希望留在实验室。”

此外,高校还可在先进技术建立、疾病机制发现及治疗手段提高、转化研究起点等方面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尽管过程和终点不在高校,可是起点会在高校,所以高校要设立一定的机制,帮助老师从事研发工作。”

高校如何进行研究转化?

在生物医药转化研究方面,高校与企业有何不同?叶德全介绍,一是高校有特定的任务及目标,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目标与企业不同;二是高校有特定的考核指标,包括教学科研成果、学术服务等。

三是科研经费支持机制不同。教师的科研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科研经费,国内大部分是三年的经费,约有50多万。“申请周期长、经费有限。”

四是高校人员流动性较大。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工资或者晋升等方式把人才留下,高校没有这个机制。“博士毕业后要出去,怎么把人留下来是很大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高校老师对转化应用过程不熟悉。很多老师想开公司,但不一定深入了解创业的艰辛。如果大学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产品的研发,效率也会更高。

大学应如何在研究转化方面发力?叶德全表示,一是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明确法人与大学各自占比,明确退出机制等;二是组建科技成果转化队伍,成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委员会,制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转让和许可实施细则、技术经理人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此外,应成立相关生物医药转化研究中心,例如建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帮助教授转化成果,服务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

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例,其于2019年立项,2020年注册成为二类事业单位。整个过程比较顺利,但从注册到招聘员工、工程建设、办公室落成、实验室落成等花费时间较长。目前已建立4个平台15个科技项目,由福田区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别提供5000万元资金。

叶德全介绍,其实刚开始没有条件做项目,但大学有实验室,在征得福田区科创局同意后,先在大学转化项目,一年半的时间内获得10个专利。项目方面,有近30个项目,其中包括靶标及创新药物开发平台、生物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精准及再生医学研究转化平台、重要现代化与药物化学合成平台等,涵盖面较广,但规模不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生物医药产业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