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又是一年重阳节 河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往年有何不同

热点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1-10-15 09:59:12

老龄化是社会演进的必然阶段,养老问题是社会进步带来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养老工作做得好不好也是民心问题。

不久前,省委书记楼阳生提出,推动河南养老服务水平在“十四五”期间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让广大老年人过上有品质的生活。

一个时期以来,全省上下在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岁岁重阳,转眼又是重阳。今年的重阳节,与往年又有不同。

今年,我们经受住了暴雨洪水和新冠疫情反扑的考验。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特殊人群,老人们生活得怎么样?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本报组织通讯员与记者一起,深入城乡最基层,走入养老机构,走进老人们的生活,听老人们的养老故事,编发这一组来自基层的稿件,以期引起各方关注和重视,为下一步推进养老服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敬老助老成风尚 马寨老人笑颜多

秋风习习,马寨镇康乐中心的活动室里暖意融融。电视上,电影《建国大业》正在精彩上演,随着剧情的起伏,在场观看的十几位老人时而凝神注目、时而笑声连连……

李文道老人今年82岁,此时他看电视正入迷。“大家看着电视上播的电影,共同回忆往事,非常开心。”自入住康乐中心以来,李文道已经在马寨镇康乐中心生活了8年,回忆起这8年的生活,老人满是感激。

2013年,因孩子们工作繁忙,李文道老人来到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康乐中心。养老不离家是很多老人的心愿,李文道老人也一样,刚刚到康乐中心的李文道老人倍感不适应。为帮助他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康乐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工作,鼓励他参加文娱活动,活跃了老人的身心,使其很快适应并爱上了集体生活。

“今天中午,我吃了烙饼,还喝了一碗鸡蛋汤。”李文道说,“康乐中心做的饭适合老人的口味,基本上不重样,每天早上都有一个煮鸡蛋。有时候想吃啥了给院长说,他还会安排厨师尽量给我们做呢。”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让李文道倍感温暖。为保障老人营养均衡,马寨镇康乐中心精心为老年人制定食谱,保证每周饭菜不重样,做到荤素搭配合理,满足每位老人的要求。

“摸摸耳朵,揉一揉;摸摸鼻子,捏一捏……”中午午饭过后,李文道老人坐在沙发上,跟着护理员做保健操。老人的手部动作很慢,但他看上去心情不错,眼神也有了光彩。除了贴身照顾老人的吃喝拉撒睡,护理员还会每天给他测血糖、血压,安排他定时吃药,并将他们的身体情况反映给家庭医生,便于家庭医生调整用药。除此之外,康乐中心还坚持每月对老人进行健康卫生、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培训,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建立健康档案,协调镇卫生院举行义诊活动;同时,为了防止老人语言表达能力出现退化,护理人员每天陪着老人聊天、给他们读报、带着他们念诗,锻炼他们的脑部神经……

为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减少孤独感,康乐中心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开展趣味浓厚、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每天上午组织老人读书看报、打扑克、下象棋、康复训练等室内活动。中午起床后组织老人扭秧歌、滚铁环、打陀螺、唱歌、讲故事,此外还坚持每天早上提醒老人按时起床做早操,锻炼身体。对参与积极,表现突出的老人给予奖励,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党的政策就是好啊,我父亲来敬老院8年了,刚来时身体一直不好,来了以后,马院长让他积极参加院内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打扑克下象棋,组织做老年关节操,咏唱红色革命歌曲,去院内的开心农场参加种植蔬菜等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既活动了筋骨,又锻炼了身体,护理人员与他们同劳动,拉近了心理距离,即使我们不在身边也能感到亲人的温暖。父亲能够安享晚年,除了子女孝顺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康乐中心照顾得当,真的是很感激!”李文道的二儿子说。

马寨镇康乐养老中心是马寨镇养老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马寨镇坚持以满足老年人多样性、多层次、个性化养老服务需要为宗旨,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的有效路径。

针对回迁安置小区老人居住集中的特点,为满足老人的日常需求,马寨镇盘活闲置资源,积极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正在进行装修的程炉张河颐养中心项目近期将完工投入使用,这是马寨镇政府2021年的民生重点建设项目,项目位于程炉张河安置区内,面积3000平方米,不仅针对小区内60岁以上的630名老人提供服务,还可以面向小区周边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等居家养老服务,为辖区老人提供更便捷舒适、智慧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环境。

让孝善美德蔚然成风是马寨镇养老服务工作的目标。在马寨镇张河社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是老人们最期盼的节日。这天,辖区的老人欢聚一堂,社区为老人组织文艺节目,舞蹈、戏曲等全是老人喜欢看的节目,每位60岁以上老人能领到社区为老人发的慰问金。现场还为评选出的“好媳妇、好婆婆”进行表彰颁奖,这天儿女们也纷纷为老人洗脚,用实际行动弘扬尊老孝老的传统美德。

据悉,马寨镇积极落实各项帮扶政策,为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联合马寨镇卫生院为老年人进行定期健康体检,为65岁以上3767名老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搭建平台,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助力养老服务工作。13个村(社区)成立了孝善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各村有威信的老干部和老党员以及热心群众组成。理事会通过开展老年人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农村留守老人关爱等活动,有效促进了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培育养老助老志愿服务队伍,对农村高龄、失能、贫困、残疾、重病、留守老人,定期入户随访,并建立个人档案,做到实时动态管理。

“我们将把提升和改进养老服务工作当成学党史办实事的重要民生工程,真正站在子女的角度设身处地思考问题,想老人所想,解老人所忧,帮老人所需,以项目化、产业化思维推进养老服务业整体提升,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软、硬件设施,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营造孝亲敬老、助老、爱老的良好氛围,提升养老事业水平。”马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曾成全说。(李少贞)

上下齐心助养老 淅川织就“关爱网”

淅川县毛堂乡敬老院,大楼刚刚被粉饰一新,绘上了卡通图案。在夕阳照耀下,仿佛染上一层金色。一群老年人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这里生活太好了,让我们这些孤寡老人有了一个幸福的家……”

据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场景在淅川随处可见。

近年来,淅川县在做好基本养老保障的基础上,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探索多种模式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养,怎么养?连日来,笔者深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敬老院等地走访调查,看老人们的养老生活、听老人们的养老故事,探寻淅川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老了最怕孤独,住在这里很舒心”

——养老服务让老人晚年不孤独

10月6日早上8点40分,淅川县商圣街道康乐怡养中心,206室的王桂芝老人正神态安详地坐在窗边打毛衣。整洁宽敞的房间内,床、沙发椅、衣柜、桌子、空调等一应俱全,独立卫生间里有马桶、扶手、防滑垫……所有设施配备都围绕老人的需求设计。

王桂芝今年71岁,儿子在南阳上班,女儿嫁去了湖北。退休后她一直在县城带孙子,去年孙子上高中住校了,家里常常只有她一个人。“人老了,最怕的就是孤独,连说话的人都没有。”同万千“空巢”老人一样,王桂芝的晚年生活充满无奈: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事业,也不可能整天陪着你。“一个人不知道吃什么,经常就是煮点面条随便对付一下。周末儿子一家回来就多炒几个菜,他们一走,我就要吃两三天剩菜。”今年年初,她去了女儿家,过完春节,女儿女婿都去上班了,又剩下她一个人。

今年5月,从湖北回来后,在外甥女的介绍下,王桂芝到淅川县康乐怡养中心试住了10天。“这里环境干净,吃住都很舒心,关键是有人陪伴、照顾。”试住结束后,王桂芝舍不得离开,在和家人商量后,选择常住这里。据悉,该怡养中心目前有60多位老人在此生活,中心设置了按摩理疗室、书画网络室、理发室、洗衣房、茶水间等。

“一个月1800元,我住得舒心,儿女也放心。”如今,王桂芝每天上午散步、唱歌、织毛衣,下午和其他老人一起玩棋牌,傍晚再出去走一走,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前段时间她生病了,有工作人员陪着上医院,住院期间,每天食堂都会把饭菜送到病床前,这令她十分感动。

“像康乐怡养中心这样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淅川县已投运的有38个。”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淅川县坚持分类施策和需求导向,根据养老对象和需求,已建立高端养老、普惠养老、兜底养老等层次多元的养老服务机构76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33个。

今年以来,为聚焦社区养老,画好城市养老“服务圈”,全县16个城市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建筑面积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2个大型闲置国有资产被流转用于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初步建成15分钟“为老服务圈”。

“不用让78岁的老伴背72岁的我去看病了”

——医养结合让“双老”安度晚年

10月7日下午,天气不错,在淅川县人民医院背后的安康颐养家园里,一对老年夫妻正依靠在一起晒太阳。躺椅里的叫杨连珍,今年72岁,旁边是她的老伴宋建业,76岁。他们面前的小花园里,牵牛花藤上开了七八个花苞,粉色的海棠全部开了,这些都是老人闲来无事种的。

眼前的生活如此岁月静好,而一年半以前,二老的日子却是难以想象的艰难——女儿远在浙江,儿子在北京上班,杨连珍心脏三级衰竭,长期服药,生活难以自理。“我在家躺了5个月没下过楼,老伴76岁了,每天要上下楼梯买菜做饭,还要帮我端屎端尿,累得话都不想说。”杨连珍说,每次老伴出去,留她一个人不放心,就将家里的门打开,她要是想上厕所,就喊下面的门卫大姐上来帮忙。

去年年底一天半夜,杨连珍心脏病突然发作,情况危急,宋建业赶紧打急救电话,却被告知救护车正在外面出诊,要等20分钟。“当时我呼吸急促,浑身发抖,深更半夜又找不到人帮忙,简直急坏了,76岁的老伴说要背我去医院。”杨连珍说,当时真的太无助,他们住在老旧小区,年轻人少,租住户又多不认识,最后还是叫了一个熟悉的出租车司机,上楼来把她背下楼送医。

今年4月,得知安康颐养家园开业后,两位老人一起搬进了这里。“我再也不用担心半夜发病了。”杨连珍觉得背靠医院养老,让她这个“长期病号”更有安全感。在这里,入住老人在康复护理、疾病治疗、健康体检等方面都享受优先挂号、优先就医等便利服务绿色通道。每个老人有指定的专科医生定期查房,每日的体温、血压、心率都会记录在案,汇总成电子健康档案。

9月14日夜里,宋建业突然心脏房颤,杨连珍在房间里按钮呼救,3分钟后急诊科医生上门抢救,7分钟后人就被送进了住院大楼治疗……“要是在家里发病,我们两个老人一点办法都没有。”杨连珍说,住在这里,一人一个月1860元,她一人的退休金便足够支付两个人的养老费用。医养结合,让她和老伴的生活有了保障——“我从开始起不来床到坐轮椅,今年国庆节,我还上台唱了一首歌。”

“在老年人慢性病高发、多病共存的当下,社会对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需求逐渐上升。”淅川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淅川县建成医养结合服务机构6个,主要分三种类型:养老机构引入医疗团队、医疗机构设置养老床位、医疗服务延伸到养老机构。安康颐养家园正是第一种,是民办医疗机构通过“民办公助”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目前,该院已入住老人135名,入住率78.4%。

同时,淅川县卫健、民政部门加强合作,协调乡镇卫生院与乡镇敬老院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定期派遣医生到敬老院开展医疗巡诊、防疫宣传、送药送医、健康体检、慢病指导等服务,为敬老院老人建立“一人一档”健康管理档案,为入住老人提供精准化医疗服务。

“我过了一辈子苦日子,没想到老了还能享福”

——集中安置让老人晚年享幸福

“你看,这是他们昨天送来的新鞋子,我都穿上了。”10月8日,在淅川县上集敬老院,74岁的徐春凤老人向笔者展示脚上的新鞋子。重阳节前,不少社会人士到敬老院送来慰问品,徐春凤收到了新的毛衣和秋衣秋裤套装,她刚清洗了一遍,晾晒在房间阳台上。她的房间在二楼,是带独立卫生间的双人间,房间里有电视、衣柜、桌椅等。

12年前,徐春凤和7岁的小孙女在淅川县上集镇的北岗山上相依为命。“那时经常天不亮就要上山帮人采茶,其他空闲就带着孙女去捡垃圾卖。”徐春凤说,以前每个月靠低保过日子,生活十分拮据,后来,随着年龄增长,生活更加困难,她便被安排住进了敬老院。

住进来,她也闲不住,常常去食堂帮忙择菜,去花园帮忙除草,后来又参加了很多老年活动,过年过节时还去参加合唱表演。这些在她以前的人生里,都是没有过的经历。

“我过了一辈子的苦日子,没想到老了还能‘享福’。”徐春凤红着眼眶说,这里不仅住宿条件好,伙食也很好,连洗衣粉都是敬老院发的,自己不出一分钱,每个月敬老院还会给她发点零用钱。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对于像徐春凤一样的弱势群体,这八个字的含义更为具体。据统计,淅川县现有特困老人1897名。对这部分老人,淅川县创新养老服务方式,将特别困难的失能、半失能以及失智老人集中安置,供养费用由政府买单。

近年来,淅川县探索失能老人集中供养“五化联动”模式,聚焦兜底保障,织好农村养老“关爱网”。目前,淅川县17个乡镇(街道办)在镇、村、组三级阵地建设养老服务中心、分中心、服务点,配备休闲室、理发角、棋牌室、体育健身等服务设施,满足老人“就近养老”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农村养老服务中心17个、分中心136个、服务点499个。(任振宇 杨振辉)

标签: 老龄化 养老工作 敬老助老 基层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