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来源:杭州日报 时间:2021-06-11 14:26:13
近段时间,西湖景区里这样一群“特殊游客”多起来:和大多数游客不同,他们往往造型独特格外吸睛,着汉服、穿旗袍、拖纱裙等;他们往往三五成群摄影直播“长枪短炮”装备齐全;在一个取景角度,他们能不断拗造型拍上几个小时;他们最关注的,往往不是景点本身,而是最佳取景角度和社交平台网友点赞数。这种现象有点像“新到此一游”。
“新到此一游”族的出现,使一些人少景美的小众景点迅速“蹿红”,也给景区管理者带来了甜蜜的烦恼,这里的故事可不少。有的让人哭笑不得,有的让人心惊肉跳……
余光中说,“旅行的意义不只是告诉别人,我来过。”
当下,景区正在开展一些文明倡导活动,同时也推出一些文化互动项目吸引年轻人体验,希望年轻人在打卡拍照之余,更多地欣赏景区的文化内涵,在传播杭州美景的同时,也传播杭州的文化。
热衷于拍照打卡网上晒图,他们无心赏景
多年前“到此一游”现象大家可能还有印象,是指少数不文明游客在景区留下刻痕“到此一游”。现在这样的人少了。“新到此一游”和不文明刻划没有关系,却和时下流行的“打卡式旅游”有关。
“你们把西瓜捧得高一点,头稍微侧一侧,笑得灿烂点,对对,就是这样。”上周日,记者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内的心茶亭(一家茶室)外看到一位摄影师正在指导一对恋人拗造型。他们穿着情侣装,每人手上捧着半个西瓜,文艺范儿扑面而来。摄影师半蹲着,不断按动着快门。茶室周围,还有不少年轻人在找各种角度拍照,有的作喝茶沉思状,有的背倚窗棂作遥想状……一间小小的茶室,人气颇高。
心茶亭的造型如茅庐,景色很养眼。摄影师小静是一名专职写真摄影师,如今,茶博已经成为了她的常驻地。她说,“最近这阵西瓜风大热。这是从网络平台上流行起来的,西瓜和茶室好像成了‘标配’。只要来这里,他们肯定要这样拍一套,然后发到网络社交平台上收获点赞。”
记者观察了半天,来心茶亭打卡的年轻人有十多位,拍完后大多数都直接离开,并未去室内展厅。
同样受打卡年轻人欢迎的,还有鼓楼边上的胡雪岩故居。上周末,记者在故居的后花园看到,有两对情侣正在拍照,每对情侣都有一位摄影师和一位助理服务。他们在那儿拍,后花园那一片空地别人就无法进入,旁边围了十多位普通游客,想进园参观却被摄影师拦下。他们八人拍了快半小时,围观游客等不及了,只好怏怏散去。
记者在胡雪岩故居走了一圈,发现融冬院的小花园、芝园、个别廊道挤了不少穿着美服拗造型的打卡人,但是故居大多数展厅人迹寥寥,对比鲜明。
记者还跑了其他几个热门的打卡点,比如乌龟潭、杨梅岭等,接触多位爱打卡拍照的年轻人,发现如今绝大多数打卡的人,最关注的是最佳取景角度和社交平台的热度,对于美景背后的文化故事往往不太在意。
设计师小周就是一位爱打卡的姑娘,她解释说,“主要每个点拍摄的时间很久,一个景区几个打卡点转下来三四个小时就没了。稍微迟一点光线就不行了,所以每次拍完,我基本上都没去景区好好转一圈,回去也只记得那些拍照的位置了。”说到自己的游玩方式,小周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新到此一游”,给景点带来“甜蜜的烦恼”
原本游人不多的小众景点因为“新到此一游”族的到来,人气是旺了,但随之而来的也有烦恼。中国茶叶博物馆心茶亭,最近正为这阵“西瓜热”犯愁。“很多人拍完照片就不要西瓜了,现在天气热,这水果稍微过一会儿就容易有怪味,招虫子。”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现在保洁员一个上午要去茶室旁清理三四次。保洁人员看垃圾就知道年轻人拍照流行玩什么了。像5月20日,满地都是玫瑰花瓣,现在又开始流行西瓜。虽然挺好看的,但我们也希望他们拍完可以把垃圾带走,把整洁留给其他游客。”
胡雪岩故居保洁张阿姨,对这群打卡人又爱又“恨”。打卡拍照热潮刚兴起的时候,她很开心,“他们穿得可好看了,有的穿古装衣服往园子走廊一站,太有味道了。”但渐渐地,令她哭笑不得的事来了。“你看后花园,天气好的时候要站四五组拍照的人。园里的垃圾数量增加了不少。有时候我还会捡到他们落下的道具,像雨伞、灯笼、斗笠等,扔也不敢扔,现在都还放在仓库里呢。”
据胡雪岩故居的管理人员说,“为了追求拍摄效果,部分摄影师还会把反光板带进来。据景区的规定,反光板、布景、搭棚、围栏换装都是不允许的,所以我们平时只能加派人员不断巡逻提醒。”
还有些打卡人为了美图真豁得出去。西湖北线巡查的岳庙管理处监察副大队长王辉说,“在平湖秋月临水平台,有些人为了拍照好看,离水非常近,稍微一不注意就会有危险。所以每次我们巡查到这里,就会叮嘱拍照的游客,千万要小心一点。”
今年樱花开放时,西湖边许多地方也都是人气很旺的樱花照取景地。乌龟潭的保安老朱要不断地提醒前来打卡的年轻人,不要站在水边拍照。老朱说,有时候为了照片出效果,他们还会摇动樱花或是坐在树杈上,真是看得有些心痛心惊。
面对这种甜蜜的烦恼,西湖景区于近日开展了一场文明倡导行动,工作人员希望通过文明劝导,让前来西湖直播、打卡的游客,维护好景区文明环境和公共秩序,并注意保护自身安全。
如何从“新到此一游”回归旅游本义
余光中说,“旅行的意义不只是告诉别人,我来过。”旅行的本义,是拥抱自然,增长见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获得内在成长和外在的成为。
那么除了打卡拍照,我们还能怎么玩?
杭州现在有一群年轻人,把文化与打卡很好地结合起来。喜欢拍照与运动的华丹两年多来一直在组织公益文化走读项目。她和同伴设计了10多条线路,让大家在玩的时候既可以拍美美的照片,也可以听有趣的文化故事。像“龙井问道”走读路线,就起自龙井村牌坊,沿村中道路寻访“老龙井”观御茶园、宋广福院遗址,聆听苏东坡与辩才大师“二老过溪”的故事,走“九溪十八涧”,进杨梅岭村看茶农人家,行程丰富有趣。其他线路还有“上香古道”“北山拾遗”“南峰毅行”“凤凰印象”等。
华丹说,“我们觉得,打卡不能只是拍照,而要探寻每一个景点背后的故事。我们每次活动发布前都会在微信公众号预告,把整条线路介绍一下。每次报名的人都很多。在活动中,我们会安排老师进行讲解和介绍,并设置比较有趣的玩点,让大家一路游玩既丰富又有趣味。”
两年多的时间里,共有1000多人参加了她们的走读活动。华丹也非常注重社群管理,通过微信群,这些志趣相投的人可以来群里,一起探讨文化,分享有趣的打卡点。
华丹说,欢迎爱打卡的年轻人加入我们,大家一起边拍美照边聊文化,同时通过网络社交平台把杭州各种新颖的文化之旅推介给更多的人。她说,“拍了一张照片,我们会一起聊聊这个建筑的历史与美感,聊聊这个地方的历史故事,然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这张照片,是不是就更有意义了?哪怕发社交平台,也能说得头头是道了。”
如今,西湖景区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吸引年轻人参与旅游文化体验。结合今年中国茶叶博物馆成立30周年展览,博物馆就推出了时下最受年轻人喜爱的茶叶“盲盒”概念,设置在博物馆内,吸引许多年轻人前来打卡体验。茶博的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逐渐会将一些体验活动分散在馆的各种区域,希望通过打造“一步一景”,将热门打卡点的人群分流,吸引年轻人来博物馆的各个区域转转,更多地读懂茶文化,传播茶文化。
评论
旅行的“诗和远方” ≠粉丝和点赞
陈浩
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于是旅行就成为一项具有意义和仪式感的活动。
旅行的意义,是让我们收获美景和当地人文风情。我们去某个地方,是想暂时离开我们原有的“刻板生活”,放松身心感受另一种美好。网红打卡式旅行似乎在一点一点地吞噬旅行真正的意义。
一个地点能成为网红景点,往往有其亮点,至少你是能拍下一张放到朋友圈都能让很多人点赞的。接踵而至的打卡者,目的明确——拍照并分享在社交网络,然后在社交平台收割点赞和评论。“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传统打卡式旅行,变成了“下车拍照,上车P图”的“新到此一游”。旅行曾经被赋予诗与远方的意义,变味了。
他们只在乎图片美不美,人漂不漂亮,点赞多不多,粉丝增加了多少。他们旅行的意义不是欣赏景观、品味人文、放松身心,他们将旅行的意义变成了点赞和流量,甚至是将流量变现,已经变成一个复杂的产业链。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似乎并没有留意是否扰乱了景点公共秩序,影响了他人的旅游体验。
一个被偶然发现的打卡点走红,其实并没有错,但很多人错误理解了网红打卡地的意义。景点一旦走红,势必会在短时间内带来大批游客,也让各种打卡地的工作人员和经营者“又爱又恨”,甚至“不堪其扰”。
真正的网红打卡地,只能被发现而不是被批量复制。即使被复制,底线也应建立于“不影响他人”的“旅行者的自我修养”之上。
余光中说:“旅行的意义在于对人的改变,它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让人看到更长远的未来,在旅途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人。”
当旅行不再是体验成长、感受改变的过程,而变成一种一拥而上的目的时,这还是旅行的本义吗?
这些小欢喜 你是否感兴趣
2021西湖文化特使正在招募中
西湖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启动招募2021西湖文化特使,让西湖文化活起来,带年轻人打卡一个不一样的西湖。你将有机会深度了解西湖文化,并参与不同遗产地之间的青年交流活动。
报名通道:“西湖文化特使”微信公众号
中国丝绸博物馆“端午节非遗传承人教你制作杭绣香囊”
本次活动邀请你免费体验女红技艺——杭绣。活动邀请了杭州刺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潘晓颖、王晨云等人,手把手教你绣出独一无二的手工作品。
活动时间:6月14日下午13:00至16:00
活动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 女红传习馆
报名通道:“中国丝绸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云林文化走读2021春夏季活动第七期
“运河妙行——踏足千年古运,声闻鸣钟流芳” 文化走读活动
报名通道:“灵隐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