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1-06-01 14:13:49
再有一周,2021年高考将拉开序幕。这段时间,记者在医院采访时了解到,精神科、心理科门诊人满为患,其中不少是即将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最近我的门诊量每天都超过100人次,90%以上都是13至17岁的青少年,相当一部分都是准备参加今年高考的学生。”提起青少年“扎堆儿”看心理门诊,河南省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孟焱有些忧心。
“来就诊的孩子大多以抑郁、焦虑等症状为主,不少孩子还存在自伤行为。如果不能及时干预,发展下去或将威胁孩子生命。”孟焱说,这两年,青少年抑郁症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出现自伤等较严重情况的患者并不都是抑郁症。“破坏性情绪障碍、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应激障碍等,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抑郁症状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而导致自伤行为的原因更是让人意想不到,“通过就诊病人来看,很多孩子为了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或是吸引他人的关注、或是纯粹出于模仿,从而导致自伤行为。”孟焱说。
孩子的心理问题,多与家长有关。“你只管好好学习,其他的生活保障我们来做”,相信不少人都对这句话耳熟能详。孟焱提醒:“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出了问题,这是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代青少年物质条件相对丰裕,精神心理层面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但在学习生活中却很难得到满足。“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足够有效的沟通,久而久之,孩子便会拒绝沟通,心理健康隐患越发严重。”
高考是人生中的一场关键大考,专家提醒,家长要务必设身处地,尊重孩子,帮助考生科学心理减压。“建议家长多带孩子适当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多和孩子聊天,不要制定极端化的考试目标,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环境,才更有利于考场发挥。”孟焱说。(记者 王平 通讯员 张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