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拔尖学生的培养必须立足未来 坚持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

热点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1-03-25 13:52:37

拔尖学生的培养不可能全部按照设计与规划的道路让学生实现无障碍地成长,必须立足未来,坚持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对现有拔尖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重新审视,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陈遇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21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开展2021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申报和建设工作,这是自2019年设立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之后,开展的第三批基地建设申报工作。

相较于2019年首次设立104个基地、2020年设立95个基地,今年教育部计划设立75个基地。

记者发现,虽然此次基地建设数量上远低于前两次基地建设,但是按照2019年公布的《2019—2021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规划》,此次拟定设立的基地数量并非刻意减少,而是早已计划的结果。而且本次基地建设范围覆盖大理、大文、大医,共包括17个类别。

推动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全面实施

在2019—2020年遴选建设了两批共199个基地,基地建设成为推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全面实施的载体。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就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名单答记者问时表示,两批共遴选的199个基地呈现出总体实现拓围增量、高校类型呈现多样化、地域实现东中西部全覆盖的特点。

在陕西杨凌,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今年2月刚刚获批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基地虽然刚获批复,但长期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做了大量探索工作。”该校教务处处长陈遇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在2003年,学校设立改革示范区,构建生物科学与农林学科相融合培养模式,初步探索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机制。到现在,20年的持续实践,使学校探索了一套专业教育的‘厚基础宽口径拔尖培养’课程体系和勇于创新的科研训练体系,逐步构建形成拔尖人才培养高地。”

从西北到西南,四川大学在2019年首批基地设立时,分别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中国语言文学5个类别获批基地,实现文、理、医全覆盖。

四川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两年的建设时间,四川大学构建了以‘一个保障、两个驱动、三个台、五个特色’为工作着力点的基地建设机制。四川大学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基地的应届毕业生,2019年与2020年的深造率分别为98%和92%,这得益于基地建设的快速推进和改革举措的高效落实。”

黑龙江省的理工科强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已在前两批基地建设中获批计算机、数学、力学3个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瞄准未来航天强国、网络强国对高端创新人才的需求,学校在课程体系、创新实践以及导师制、小班化、个化、国际化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系统设计。”哈工大校长助理、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英才学院院长沈毅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哈工大已建设数学分析、线代数、程序设计基础等一批面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荣誉课程,启动面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系列教材建设,启动特色实践创新与研讨型授课方式,不断完善并形成了哈工大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各显神通培养拔尖人才

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创新学方式,给天才留空间,营造创新环境,厚植成长沃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答记者问时也表示,要创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模式,形成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

“转身即可偶遇大师”,是四川大学培养拔尖人才的一项关键举措。四川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安民、魏于全,工程院院士王玉忠,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曹顺庆分别担任数学、基础医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基地首席专家,并实施“首席专家负责制”及“执行主任制”,强化大师主持、学术主导、行政全力保障,给予导师和学生双向自由选择权,建立导师遴选与淘汰机制,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大师级导师。除此之外,四川大学还积极探索“驻院导师制”,打造全天候导师言传身教浸润环境。对学生进行“个启导”“学涯指导”“专业向导”“科研教导”“实践辅导”“事业引导”。两年,导师驻院指导时长约1500多个学时。

与四川大学时常“偶遇大师”不同,哈工大在培养拔尖人才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方法是“调动学校各方面力量,采取学生直接进入导师团队方式,让学生直接接触前沿科学研究”,沈毅表示,学校已筛选出37个院士、杰出青年等高端人才牵头的科研团队作为基础拔尖学生实践创新基地,让学生与院士、杰出青年面对面,在大师的带领下,引导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从重大科研工程中寻找科学问题,作为自己未来攻克的目标,树立远大志向。“拔尖学生的培养不可能全部按照设计与规划的道路让学生实现无障碍地成长,必须立足未来,坚持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对现有拔尖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重新审视,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陈遇春表示,借助国家对基地建设的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正在着力巩固和完善以基础学科拔尖诚信人才为引领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因材施教、个化培养的道路上进一步探索和改革,努力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生态。

建设培养基地让创新源源不绝

基地建设是一项符合中国国情、高度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拔尖人才培养建设方式。回望历史,我国各大高校都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拔尖人才培养实践,建立了各个荣誉学院或者荣誉计划,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拔尖人才培养理论基础、实践探索经验,也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长期过程,如何科学评价拔尖人才培养效果是一个难题。陈遇春建议,各高校在不断完善拔尖学生培养模式的同时,应对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以及后续成长过程进行跟踪调查,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拔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高度重视拔尖人才培养,聚焦基础学科,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才能真正解决国家创新发展的源泉、先导和后盾问题,才能使国家的创新源源不绝。”四川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说。(何 亮)

标签: 拔尖学生,人才培养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